昨夜風,今日雨,忽又停,風乍起,云層濃。每年的三月十八廣勝寺廟會期間,天氣總是刮風連帶著下雨,恰好印證了最早廟會開啟的初衷——老百姓渴盼天降甘霖澆灌農田,期盼莊稼能有一個好收成。下寺的水神廟就是人們專為祭拜求雨而建的。
廟會的傳統習俗一直延續至今,每年逢會總是人山人海,熱鬧非凡。我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廣勝寺鎮人,逛三月十八廟會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。記得上學期間,老師會專門放一天假讓我們逛廟會,同時也會布置一篇作文《游廣勝寺》,要求大家把所見所聞及感受寫出來。我的文章通常會被老師當成范文在全班朗誦,內容已全部忘記了,但是游廣勝寺的感受卻記憶猶新。
那個時候沒有交通工具,僅有的公共汽車被城里人坐得滿滿當當,我們農村小孩只能徒步,偶爾向呼嘯而過的公共汽車投去艷羨的目光,同時車里的人也會透過玻璃窗看我們,或許也是羨慕著我們吧!隨即我會被沿途綠意蔥蘢的風景吸引而去,尋找杏樹苗成了我最大的樂趣。找到一棵,連根帶土輕輕拔起,帶回家栽種,希望能茁壯成長,結出又大又甜的黃杏。
走到道覺村的山門口處,我們通常會在大路兩旁的飯攤上買碗涼粉吃,再花上兩毛錢買瓶汽水,心滿意足地橫著走到山上去。山路是一條蜿蜒陡峭的石階小道,我們手握登山杖,任由足下的臺階陡峭,麻溜地蹦噠著上了山,享譽世界的琉璃塔呈現眼前。
琉璃塔為樓閣式密宗塔,呈八角形,共十三層,塔身雄偉壯觀、色彩艷麗。整座琉璃塔在陽光的照耀下,赤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,似雨后彩虹,閃閃發光,欲飛似動,因此得名“飛虹塔”。
我們會選擇在塔正前方山上的彌勒佛處拍照,一只手臂伸展出來,攝影師調好角度,我們的手指正好拂在塔尖上。從年少拍到中年,青山依舊在,寶塔常年輕,而我們已經長大。
如今來廣勝寺已經不用走道覺村的山門口了,新修的旅游大道直通廣勝寺景區門樓。景區的下寺有清冽碧幽的美麗海池,不測其深,泉水由多個泉眼噴涌而出,其中東南角的五個泉眼尤為突出,噴玉吐銀呈梅花傘,十分壯觀。
每年的春暮夏初,正是人們踏青游玩的最好時節,也恰逢廣勝寺廟會期間。讓我們一起相約游覽廣勝寺山水寶地,觀賞汩汩的霍泉流水,目睹水神廟及上寺的琉璃寶塔,沿途聞著淡淡的松柏清香,感受著美好。
(作者單位:山西焦化德力信公司)